尊敬的叔叔阿姨们:
您好!我叫刘晓蕾,今年16周岁,就读于宽甸第二高中高二年级四班。
我是一个出身于农村家庭的一个普通女孩,我的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过日子来供我读书,几乎没有月收入,年收入也就仅是靠种地赚来的,去掉化肥、农药剩余的也就不多了。有时父母不辞辛苦的做些零工来维持生计。爸爸的手残疾,妈妈身体不是很好,医生说最好少干重活。众所周知,农村的活哪有不重的,可妈妈从没有偷懒过,什么也不少干。我看着爸爸手上皴裂的老茧,妈妈日益苍老的容颜心里更心疼了。我还有个姐姐,说起我的姐姐我还是忍不住要讲这个故事。
9年前,我的姐姐在念初三,我在念小学二年级。我是怀着憧憬和欢喜步入校门,可姐姐却永远的告别了学校,放弃了他一生的希望,没能实现她的高中梦、大学梦——她辍学了。因为一直以来家庭条件真的很差。尽管父母再辛苦我们再省钱,可我们姐妹俩的学杂费、生活费实在是像大山一样压着他们。姐姐每次上学,尽管是不多的几十元钱,也是爸爸低三下四向亲戚朋友借来的。即使我当时很小,但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却什么也做不了。那时姐姐15岁,只剩下不到一个学期就可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宽甸境内任意一所高中,而她却为了唯一的妹妹搭上了甚至可能一辈子的幸福与荣华。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去上学了,没想到的是下午她竟拎着行李回来了,告诉父母,她不念了。父母甚至打她骂她,撵她回学校去。可姐姐死活就是不肯。父母无可奈何也迫于家庭重担(而且还要照顾身患重病的爷爷,并且吃药、打针也需要不小的开销)。父母没有再逼迫她,就这样她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我,也把她未完成的愿望全部寄托在我身上。当时很小的我就发誓就算是为了姐姐我也要努力学习。
初一时,家中的房子尽管经过爸爸一再修整,可还是到了住不了人的地步。父母都拼西凑借了盖房子的钱,为了省瓦工和小工的钱,房子是由爸爸、妈妈他们两个人盖起来的。至今还仍有欠款(尽管他们从不在我的面前提起)。初中三年,我承认看着年近半百的父母(我的爸爸51岁了,妈妈也46岁了),我曾有过放弃学业的念头,以便减轻他们的负担。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们为我再辛苦操劳,可再看着父母充满期望的眼神和姐姐为我做的牺牲,再加上我也实在不舍得放弃读书,不想走姐姐走过的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也在尽力减轻他们的负担。尽管从小到大我一直过着衣服比别人少,零食比别人少的生活,可我没有怨恨过。因此我不乱花钱的习惯这么多年也没有改变过。
很小时,我就知道我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这个农村去寻找属于我的一片天地。所以,从小学开始,我就努力学习。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老师、同学、亲人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为了我,为了我以后能出人头地,为了父母的晚年生活,为了姐姐对我的希望,为了完成所有人的期望,我必定全力以赴。
一年前,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二中,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高二我选择了理科。我也很荣幸能在理科生激烈的竞争下保持在全校前一百名的位置上。可我不满足于现在的名次,我相信我还可以更上一层楼。都说高二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我一定尽力学习。老师说我的成绩考一个二类大学几乎没什么问题,而且处在一本大学的边缘位置。会有谁不希望考入一个好大学,既然有考入一本的希望我何不奋力一搏,全力以赴向全校前50名前进,向一个一本大学的行列前进。以后,我可能会考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并且能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培育人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尽我******能力来报答这个社会,回报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不辜负各位的期望。我也将会用我的努力,我的进步来证明这一切!
我更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个人做出的都会得到回报,愿各位好人一生平安。
刘晓蕾
北京华彩扶贫助学慈善基金会对该生的资料审核情况如下:
刘晓蕾同学的班主任反应该生懂事、自立,能主动帮助老师,团结同学。学习上,班级前十名,年级前百名,考入二类本科比较有把握,正在全力以赴提升成绩,冲击一本提档线。当地村委会负责人反应,刘晓蕾同学的父亲左手指残疾,做农活、打零工都有困难,母亲、姐姐都在附近村子打零工。